Page 25 - 2018年台灣極端天氣事件回顧與分析
P. 25
23
寒流對臺灣造成的影響
寒流,又稱寒潮(Cold Surge),指的是近地面溫度驟降、氣壓陡 升和風速增加的天氣現象。對高緯度國家來說,氣溫往往能在幾小時內降 到非常低並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進而造成嚴重的災情,像是大雪與低溫, 常造成陸、海、空運交通中斷、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 影響臺灣的寒流與位於蒙古的西伯利亞高壓密切相關,氣象分析上 常用 1020 百帕等壓線來界定西伯利亞高壓的範圍。當又乾又冷的西伯利 亞高壓增強並往東南方向移動,會加強臺灣附近的氣壓梯度與風速,北 部的氣溫也會逐漸降低。此時,如果水氣較豐沛,常讓臺灣東北部地區 有降雨發生,山區甚至出現降雪的現象。相反的,如果水氣較不充足, 則屬乾冷的天氣型態。一般來說,寒流在每年 12 月至隔年 2 月最常發生, 其中又以 1 月發生的比例最高,這種低溫天氣有時僅持續 1 天,但也可 能持續長達數天至 10 天。
臺灣的寒流
目前中央氣象局預報作業上採用之定義是以「臺北氣象站之日最低溫」 作為依據:若低於 14° C 以下且高於 12° C 時,稱為「大陸冷氣團」; 低於 12° C 以下且高於 10° C 時,稱為「強烈大陸冷氣團」;而當日 最低溫度低於 10° C 以下時,就稱為「寒流」。
雖然臺灣地處副熱帶區, 寒流所造成的衝擊遠小於高緯 度國家。但低溫仍會影響一般 民眾的日常生活,例如引發感 冒、呼吸系統、心血管及急性 中風發作等方面的疾病。同時, 農、漁養殖業也易受到寒害與 霜害導致大量的經濟損失。
▲ 低溫造成番茄發生裂果情形 (資料來源:高雄市農業局)
1-2 月臺灣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