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2018年台灣極端天氣事件回顧與分析
P. 20
1.5 1 0.5 0 -0.5 -1 -1.5
2017 2018 2019
反聖嬰
26.42
3.16
11.21
9.00
6.21
2018
29
1
15
7
7
18
Nino3.4 SST Anomaly (base: 1986-2015)
▲ 2017-18 年 ONI 時序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繪製: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 西北太平洋平均颱風個數統計(單位:個)
生成 侵臺 輕度颱風 中度颱風 強烈颱風
氣候值 26.16 3.23 10.25 8.46 7.46
另一方面,2018 年的颱風多在影響臺灣前北轉直撲日本,此特徵 與正相位的太平洋-日本遙相關型態(Pacific-Japan Teleconnection Pattern,PJ 型態)發生時相似。參考 Nitta 提出的方法,計算 1980 至 2018 年的太平洋-日本遙相關指數,結果顯示 2018 年為正相位的 PJ 型 態。這也表示臺灣及鄰近區域被低壓帶籠罩,大氣環境非常不穩定,有 利對流系統的增強及發展。因此,當年有多達 7 個熱帶性低氣壓在臺灣 附近形成。其中,引發 0823 豪雨事件的熱帶性氣壓更為臺灣帶來嚴重災 情。除此之外,受到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東退至 145° E 影響,颱風紛紛 沿著副熱帶高壓邊緣提早北轉至日本。
中等聖嬰 弱聖嬰
正常年
弱反聖嬰 中等反聖嬰
Nino3.4 海溫距平 (°C )
2018 年臺灣氣候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