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2018年台灣極端天氣事件回顧與分析
P. 22
全臺 北部 中部 南部 東部
-10% -25%
-20%
-14%
25%
20
太平洋 - 日本遙相關型態
日本學者 Nitta 於 1987 年以 850 百帕重力位高度差異來描述西北太平 洋地區夏季的高低壓空間分布。當正相位發生時,臺灣附近的低層大 氣由低壓帶主宰,在日本附近則受高壓影響而易有高溫事件發生。另因 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強度較弱,導致颱風在臺灣東方海面就往北轉向日 本。
極端降雨事件統計
根據中央氣象局雨量分級的標準,2018 年大雨以上的降雨事件共 183 日,較 2017 年增加 13%。然而,雖然大雨以上的發生日數增加了, 但全臺的總降雨量反而低於氣候值(-10%),除了雲林、嘉義、臺南及 高屏地區(南部)的降雨偏多,其餘地區降雨都偏少。從逐月變化來看, 2 至 5 月的降雨偏少,嚴重影響到當年的春季農耕供水。因此,經濟部從 年初起即加強水情監測與控管。6 至 8 月,因西南氣流及熱帶性低氣壓帶 來降雨,改善了南部地區的水情。
▲ 2018 年全臺各分區降雨距平百分比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繪製: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2018 年臺灣氣候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