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2019年台灣極端氣候與天氣事件
P. 14
12 ■ 荔枝產區氣象參數統計,紅色及橘色分別代表低溫日數少於 20 日與多雨日發生次數高於 1 次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圖表計算: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本文採用低溫日數與多雨日發生次數來說明荔枝產 量與氣象之關聯。多雨日發生次數是將連續 12 日 內降水日數達 7 日計為 1 次,累計指定時間內的總 發生次數,但達到標準後須間隔 12 日才能重新計 算並累積。 與過去六年相比,2019 年的低溫日數在四個產區 皆少於 3 日,且多雨日都在 1 次以上,低溫累積時 間不足及降雨日偏多造成歷史最低產量。相反的, 產量偏多時,有較多的低溫日數及較少的多雨日發 生次數。由此結果可初步認定,當低溫日數在 20 日以下,且多雨日發生次數 在 1 次以上時,荔枝的 產量就容易受影響 而偏少。以 2016 年為例,各產區的 東亞主槽(East Asian Trough) 也稱為東亞大槽,位於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高 空,氣象分析上常以 500 百帕等高線來決定槽 線位置及強度。冬季的臺灣位於東亞主槽附近, 天氣及溫度變化深受槽線位置及強度的影響。 當東亞主槽加深且位於臺灣東側附近海域時, 冷空氣就容易傳送至臺灣,造成低溫事件。 低溫日數皆少於 20 日,多雨日發生次數亦明顯偏 高,使得當年的收成不盡理想。 影響冬季溫度偏暖的大氣環流背景 臺灣冬季的天氣與溫度主要受到東亞冬季季風的影 響,當起源於西伯利亞的冷氣團往低緯度地區移動 時,東亞地區的東北風增強,溫度亦會逐漸降低。 除此之外,東亞沿岸高空的東亞主槽也會影響冷空 氣的南下路徑及強弱。因此冷高壓中心及東亞主槽 的強弱及位置就成了冬季溫度預報的重點指標。 東亞地區 2019 年冬季的大尺度環流明顯與平均 環流不同。雖然近地面的西伯利亞高壓中心強 度偏強,但影響區域多在日本以北地區,冷空 氣對臺灣影響較小。其次,影響臺灣地區的北 風減弱,因此在臺灣海峽上的近地面風場出現 ■ 2018/19 冬季,月平均溫度、溫度距平及歷史排名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繪製: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2018 至 2019 年暖冬造成農損事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