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2019年台灣極端氣候與天氣事件
P. 51
■ 8 月 9 日 15 時向日葵衛星雲圖及近地面溫度分布 (資料來源:日本向日葵衛星即時網站、美國海軍研究院,繪製: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高溫事件 由中央氣象局的溫度資料分析結果,2019 年高溫 排名前三名的氣象測站為金門縣金寧及花蓮縣玉里 與卓溪氣象站,分別發生在 8 月 9 和 10 日。9 日 時,臺灣位於利奇馬颱風西南側,颱風外圍環流西 北風將中國福建省沿岸的溫暖空氣往臺灣傳輸,同 時伴隨較強的沉降作用,導致金門出現 39.5°C的極 端高溫。此高溫紀錄,與 1942 年發生在臺東的高 溫事件並列第 4,也是金門地區有氣象觀測紀錄以 來的最高溫。隔日,花蓮縣的高溫事件則是由颱風 引進的強西南風過山沉降所造成。 臺灣的高溫事件 2019年最高溫度排名(單位:°C) 49 排名 測站 縣市 鄉鎮 氣溫 日期 時間 1 金寧 金門縣 金寧鄉 39.5 08/09 16:09 2 玉里 花蓮縣 玉里鎮 39.2 08/10 15:29 3 卓溪 花蓮縣 卓溪鄉 39.1 08/10 16:19 4 峨眉 新竹縣 峨眉鄉 38.9 07/17 12:35 4 高鐵苗栗 苗栗縣 後龍鎮 38.9 07/17 13:40 6 桃園 桃園市 桃園區 38.8 07/16 14:12 6 關山 臺東縣 關山鎮 38.8 07/13 14:44 8 瑞和 臺東縣 鹿野鄉 38.7 07/13 14:18 8 月眉 高雄市 杉林區 38.7 07/17 15:11 8 富源 花蓮縣 光復鄉 38.7 07/07 12:15 9 Wu et al(. 2020)曾分析過去歷史極端高溫事件,發現能在臺灣引發 37°C以上高溫的天氣類型包括南或西 南風(47.6%)、太平洋副熱帶高壓(35.9%)及颱風(16.5%)。其中,暖平流及氣流過山後的焚風現象是造 成南或西南風型高溫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型則是透過增加向下的短波輻射來加熱地面。 而在颱風型事件中,外圍環流沉降作用的絕熱增溫及焚風亦容易讓溫度快速提高。 至目前為止,日最高溫紀錄發生在 2004 年的臺東,高達 40.2°C,是西南氣流造成的焚風事件。而敏督利颱 風的外圍氣流沉降作用在臺中造成 39.9°C的高溫,排名第 2。 0807 利奇馬颱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