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2019年台灣極端氣候與天氣事件
P. 49

■ 強烈颱風利奇馬的颱風眼清晰可見且環流雲系相當 寬廣(資料來源: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衛星與資料服 務局) 8 日晚上,利奇馬從日本石垣島和宮古島間通過 後,颱風出現雙眼牆,近中心最大風速亦達巔峰 (每秒 53 公尺)。隨後,颱風進入眼牆置換期, 強度略為減弱,同時,外眼牆對內眼牆的導引作用 雙眼牆、護城河與眼牆置換 ■ 利奇馬颱風出現雙眼牆結構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繪製: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也讓颱風轉往西北前進。最後,利奇馬颱風從臺灣 東北部海面掠過,颱風中心未登陸本島,中央氣象 局於 9 日 20 時 30 分解除陸上颱風警報。隔日, 利奇馬颱風登陸中國浙江省台州市,雖然颱風在進 47   雙眼牆(Double Eye Walls),指的是在原來的眼牆外側又出現另一道眼牆,常見於強度較強(中度颱風以上) 的颱風。雙眼牆形成後,內眼牆會繞著外眼牆旋轉,且外眼牆會阻擋水氣繼續進入,因此在雷達回波圖中就 會出現一個清晰的環形弱回波區,稱為溝壑或護城河(Moat)。 隨後,內眼牆因無法繼續補充水氣而減弱,最後被外眼牆吸收,此即為眼牆置換。當颱風出現雙眼牆結構, 就可能發生多次眼牆置換過程,像是 2015 年蘇迪勒颱風就發生兩次眼牆置換。 一般而言,雙眼牆的出現,便能視為颱風強度已達巔峰。但值得注意的是,若颱風順利完成置換過程,亦有 可能會再次增強,例如 1996 年的賀伯颱風(HERB),在眼牆置換後又重新增強至強烈颱風。   0807 利奇馬颱風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