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2019年台灣極端氣候與天氣事件
P. 40

38  ■ 5 月 20 日累積雨量與臺北竹子湖、臺中、嘉義石磐龍及高雄高中雨量站降雨時序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繪製: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標準。單日最大累積雨量出現在南投仁愛鄉縣南豐 雨量站,高達 548 毫米,其他縣市的最大降雨分 別為臺中市和平區上谷關 431.5 毫米,嘉義縣阿里 山鄉 422.5 毫米,高雄市桃源區小關山 434 毫米。 上述地區的降雨過了入夜後才逐漸停止,降雨持續 時間超過 15 個小時以上,屬於長延時的降雨型態。 本日的降雨分布,與典型西南季風受中南部山區地 形舉升所造成的降雨分布類似。 全臺的降雨在 19 日暫時緩和,但 20 日起,大陸 移動性高壓增強,鋒面開始南下。 第三階段:鋒面通過,全臺有雨 影響臺灣的鋒面從 5 時開始影響北部地區,隨後快 速往南移動,17 時已位於南部地區,到了 20 時, 鋒面降雨區更移至巴士海峽,沒有滯留情形發生, 各地的雨勢亦逐漸趨緩。 此階段的降雨熱區與鋒面位置密切相關,強降雨區 隨鋒面逐漸往南移動。5 至 11 時,臺灣北部地區 有較大的雨勢,其中竹子湖氣象站的最大 3 小時延 時累積雨量為 175 毫米,已超過中央氣象局的短 延時豪雨標準。中部地區的降雨從 11 時起轉趨明 顯,降雨主要分布在臺中市、南投縣、嘉義縣市和 高雄市山區,3 小時延時累積雨量最大值在南投縣 國姓氣象站(154 毫米),亦達短延時豪雨標準。 14 至 17 時的降雨則以嘉義縣市及臺南市最明顯, 此時北部雨勢已停止。17 時後,雨勢僅侷限在高 屏地區,強度亦明顯減弱,最大 3 小時延時累積雨 量僅 48 毫米。  0520 豪雨事件 


































































































   38   39   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