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2020臺灣極端氣候與天氣-事件回顧與分析
P. 5
小知識:反聖嬰現象 05 反聖嬰現象 「反聖嬰(La Niña)」指的是發生於聖誕節前後, 東太平洋海水溫度變得特別冷,導致洋流改變 的現象。它出現的週期約為 2 至 7 年,一般接 續在聖嬰後出現且可持續較久的時間,有時甚 至長達 3 至 4 年。反聖嬰事件約從春末夏初開 始發展,在秋末冬初達最強,再於隔年春季減 弱,但不同事件間仍有些許差異。反聖嬰現象 雖源於熱帶太平洋,但卻能透過改變大氣與海 洋環流來影響遠地氣候,例如北大西洋的颶風 增加、非洲部分國家的乾旱。而且即使事件消 退,影響仍可跨季節延續下去,是目前影響全 球氣候最顯著的年際變化 1。 海洋聖嬰指數(Oceanic Niño Index,ONI), 是 用 來 計 算 赤 道 東 太 平 洋 Niño 3.4 區 域 (5°N-5°S,120°-170°W)海表面溫度偏離長 期氣候平均(1986 至 2015 年)的程度,也是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氣候預測中心定義聖 嬰與反聖嬰現象的主要指標。當指數連續 5 個 月小於 -0.5,便稱為反聖嬰事件,而事件強弱 則由指數大小來決定,只要 ONI 小於 -1 就被 視為中等強度以上的反聖嬰,自 1950 年以來, 僅發生過 12 次。 小知識 ■ 反聖嬰年時,熱帶太平洋東風增強,暖海水更向 西移動,導致西太平洋海溫異常上升 ■ 正常年時,暖海水往西太平洋傳送,東太平洋則 有冷海水湧升補充,使熱帶太平洋呈現西暖東冷 型態 ■ 聖嬰年時,熱帶太平洋東風減弱。暖海水往東移, 導致東太平洋海溫上升,對流發展移至中太平洋 ■ 海洋聖嬰指數時序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海洋 暨大氣總署 1 涂等, 2003; 張,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