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2018年台灣極端天氣事件回顧與分析
P. 53

事件影響歷程概述
  時序進入 9 月,西北太平洋上仍有多個熱帶擾動在國際換日線附近 的海域持續發展,山竹颱風(MANGKHUT)於 7 日 20 時形成,是當年 第 22 號颱風。生成後,在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導引下,以每小時 30 公 里的速度快速向西移動。山竹颱風往西移動過程中,因為經過高海溫、 弱垂直風切及高空輻散良好等有利颱風發展的環境而迅速增強,不到 48 小時便發展為強烈颱風。11 日,山竹颱風的近中心最大風速已達每秒 60 公尺,中心最低氣壓 895 百帕,七級風暴風半徑為 320 公里,是 2018 年強度最強的颱風。當時,颱風眼及雙眼牆在衛星雲圖中清晰可見,中 央氣象局遂於 14 日 11 時 30 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
  15 日 2 時 30 分,山竹颱風自菲律賓呂宋島北部的卡加延市 (Cagayan)登陸後,受到呂宋島地形的破壞,其強度也迅速減弱。 由於當時的氣象資料顯示山竹颱風將持續朝香港方向移動,臺灣脫離 暴風圈影響範圍,因此中央氣象局於 20 時 30 分解除海上颱風警報,
海上警報共歷時 33 小時。 山竹颱風的強度在 16 日 清晨於南海上又再次增 強,並持續朝西北移動, 同日 18 時登陸廣東省江 門市。登陸後,因缺乏持 續性的水氣供應,山竹颱 風於 17 日 14 時減弱為熱 帶性低氣壓。
51
    ▲ 山竹颱風出現雙眼牆結構 (資料來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
0915 山竹颱風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