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2018年台灣極端天氣事件回顧與分析
P. 51
49
降雨規模
根據中央氣象局大雨發布標準,以時雨量 40 毫米作為降雨門檻值,統 計各縣市超過此標準的雨量站數量佔該縣市所有雨量站之比例,稱為縣 市的「降雨規模」(以百分比表示)。
▲ 臺北市及新北市(包含基隆市)9月8日降雨規模時間序列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繪製: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結語
大臺北地區(臺北市、新北市及基隆市)9 月 8 日及 9 日分別迎 來一次極端降雨事件。8 日傍晚的短延時強降雨事件是受到鋒面通過影 響,在臺北盆地內被激發的對流胞被加強所導致。臺北市區在 18 時有高 達 47 個測站觀測到時雨量超過 40 毫米的情形,佔全臺北市總測站數的 68.1%,大範圍的瞬間暴雨讓市區排水設施無法負荷,造成積淹水災情。 9 日則是受到鋒面及東部外海低壓外圍環流影響,陽明山區及東北角地區 有持續性的降雨,為長延時的降雨型態,雖然日累積雨量高於前一日, 但時雨量較小,因此整體造成的積淹水衝擊影響較輕微。 近年來,短延時強降雨於都會區造成積淹水的事件頻傳,在這種瞬間 高降雨量的型態下,因為降雨集中且災害往往會立刻發生,不僅考驗各 地區防洪設施的排水防水能力,極短的應變時間也讓防災工作更加嚴峻。
80% 60% 40% 20%
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臺北市 新北市/基隆市
68.1%
39.1%
0908 豪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