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2019年台灣極端氣候與天氣事件
P. 37

                                                5 月 17 至 20 日時,受梅雨鋒面接近並通過的影 響,全臺各地皆有劇烈降雨發生,並導致淹水及坡 地災情。根據官方統計資料,全臺共有 283 筆積淹 水災情、30 個坡地災點及農林漁牧業產物總損失 8,842 萬元。整起降雨事件可區分為三個階段,各 階段的降雨機制亦有所不同,包括鋒前中尺度強對 流系統、西南風增強所造成的地形降雨、以及鋒面 內部強對流所引發的短延時強降雨。 事件歷程概述 5 月上旬時,臺灣僅受二道快速移動的鋒面影響, 皆未帶來劇烈的強降雨。但到了 5 月中旬,由於南 海地區的西南季風已經肇始,臺灣及鄰近海域均受 到影響,各地的天氣轉為不穩定。16 日起,西南 風開始增強,梅雨鋒面亦再次移出,臺灣位於鋒面 前緣較暖濕的不穩定環境中,天氣開始有了轉變。 17 日清晨,臺灣海峽北部海面上有強對流不斷發 展,並往東移進北部陸地,桃園及新竹沿海地區的 雨勢尤其明顯。不過,強降雨在中午過後就逐漸趨 緩。 隨後,梅雨鋒面徘徊在臺灣北部海面,未直接影響 臺灣陸地。但因西南風再次增強,臺中以南山區自 18 日 6 時起又出現較明顯且持續的雨勢,直到入 夜才逐漸緩和。之後,西南風減弱,各地天氣轉好, 僅中南部山區在午後熱力作用影響下有局部短暫雷 陣雨發生。但 20 日起,大陸移動性高壓強度增強, 位於臺灣北部海面的鋒面開始南下,成為影響臺灣 的第三道梅雨鋒面。 整起事件的降雨為期 4 天,全臺都有明顯的降雨, 其中臺灣北部沿海地區及中南部山區為主要的降雨 區。在山區部分,臺中市、南投縣、嘉義縣及高雄 市的總雨量皆超過 500 毫米,最大值位於南投縣仁 愛鄉南豐雨量站,96 小時累積雨量高達 649 毫米。 平地的累積雨量則以桃園市及新竹縣市沿海地區最 多,新竹縣新豐氣象站累積雨量達 417.5 毫米。 35     05/17 00:00 - 05/20 24:00 累積雨量(單位:毫米)  排名 1 2 3 4 5 6 7 8 8 10 測站代碼 88H890 C1I400 C1V220 C0I390 C1F871 C1M640 C1F941 C1I330 C1F891 467530 測站名稱 南豐 凌霄 小關山 仁愛 上谷關 十字 雪嶺 楓樹林 稍來 阿里山 縣市 南投縣 南投縣 高雄市 南投縣 臺中市 嘉義縣 臺中市 南投縣 臺中市 嘉義縣 鄉鎮 仁愛鄉 仁愛鄉 桃源區 仁愛鄉 和平區 阿里山鄉 和平區 仁愛鄉 和平區 阿里山鄉 累積雨量 649.0 647.5 620.0 573.0 569.5 556.5 549.5 545.5 545.5 538.0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鋒前對流 西南風 移入 增強 全臺降雨 趨緩 第三階段 鋒面通過   ■ 0520 豪雨事件歷程及每日累積雨量(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繪製: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0520 豪雨事件 


































































































   35   36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