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2019年台灣極端氣候與天氣事件
P. 28

26  ■ 0719 豪雨事件,不同階段之雷達回波、閃電發生位置及地面風場示意 (資料來源: 中央氣象局,繪製: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在初生期時,臺灣海峽上仍為丹娜絲颱風外圍環流 的西北風,與南海地區原來的西南風在臺南以南的 沿海地區匯集,強對流被激發並逐漸往山區移動, 在高雄及屏東山區造成強降雨。發展期時,高屏山 區的強對流伴隨強下衝氣流,使高雄及屏東平地轉 為東北風。此東北風再與海面上的西南風在高屏外 海輻合,導致一道線狀強對流被激發,同時伴有閃 電躍升的現象出現。此線狀雷雨胞在移入陸地的過 閃電躍升(Lightning Jump) 程中持續增強,並在 15 至 17 時達到成熟期。閃 電發生的次數亦達到巔峰,伴隨高閃電密度的強回 波進入高雄及屏東沿海地區,造成劇烈的短延時降 雨。消散期時,山區的劇烈對流消散,東北風也隨 之減弱,位於沿海及平地一帶的強對流系統也隨風 場輻合作用減少而減弱並消散,降雨亦逐漸趨緩。  在雷雨胞的發展過程中,經常伴隨強降雨及閃電發生,尤其是在活躍發展期,閃電次數通常會有急遽 增加的現象發生(Williams et al., 1999),稱為閃電躍升。 過去文獻指出閃電躍升的發生時間會領先 地面強降雨(Schultz et al., 2009),因此相當合適作為局部區域強降雨預警的前兆指標。  颱風引進的西南氣流降雨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