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2022臺灣極端氣候與天氣事件回顧與分析-颱風不登陸 雨或不雨
P. 41
mm
300 200 150 130 110 90 70 50 40 30 20 15 10 6
2 1
臺北市大安區
累積雨量 32.5mm
新北市新店區
新北市烏來區
累積雨量 73.5mm
累積雨量 76.5mm
■ 6 月 24 日,大臺北地區總累積雨量與降雨時序。
06/24 00:00~24:00 累積雨量(單位 : 毫米)
排名 測站代碼 測站名稱
縣市 鄉鎮 累積雨量
1
C0AI10
屈尺
新北市
新店區
84.5
2
C0A870
五指山
新北市
汐止區
65.5
3
C0AC80
文山
臺北市
文山區
55.0
4
C0A860
大坪
新北市
萬里區
51.0
5
C0AC40
大屯山
臺北市
北投區
48.0
6
466920
臺北
臺北市
中正區
47.5
7
C1A9N0
四十份
新北市
新店區
40.5
8
C0AH10
永和
新北市
永和區
38.0
9
C0AI30
三重
新北市
三重區
36.5
10
C0A770
科教館
臺北市
士林區
35.5
在弱綜觀環境下,豐沛的水氣與海風環流
雹。14 時,強回波已擴及整個臺北市及新北市 部分行政區,雙偏極化雷達亦出現低相關係數、 低差異反射率和比差異相位差柱狀結構等特徵。 因此,中正、中山、萬華、中和、永和、蘆洲和 三重等地皆有民眾回報出現冰雹。然而,雷雨胞 的回波強度與上升運動在 30 分鐘內就減弱,同 時有粒徑分選現象出現,對流強度開始減弱,冰 雹事件很快地結束。
輻合作用是造成大臺北地區午後發生劇烈對流的
主要原因。當日早上,偏南風將水氣從大漢溪河
谷傳輸至臺北盆地內,同時,淡水河與基隆河的
海風亦逐漸增強。當這三股氣流在臺北盆地西側
輻合,雷雨胞就形成了。隨後,雷雨胞持續增強,
13 時 30 分,雷達觀測到強回波和有界弱回波區
17
的特徵,並出現閃電躍升現象 。這表示雷雨胞 內部有非常強烈的上升運動,有助雨滴長大成冰
17 雷雨胞成熟期常出現閃電次數快速增加的現象,此時地面容易出現劇烈降雨 (Williams et al., 1999; Schultz et al., 2009; Gatlin and Goodman, 2010)
41
累積雨量(mm) 累積雨量(mm)
時雨量(mm) 時雨量(mm)
累積雨量(mm)
時雨量(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