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2022臺灣極端氣候與天氣事件回顧與分析-颱風不登陸 雨或不雨
P. 18

     小知識
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
                  東北季風共伴效應指的是颱風環流與 東北季風的輻合作用,常發生在秋季。只 要菲律賓、臺灣及南海一帶有熱帶低壓或 颱風,且西伯利亞冷高壓恰好增強並南下 影響。那麼,颱風外圍環流的東南風和大 陸冷高壓的東北風就會在臺灣附近相遇。 迎風面的北部及東半部地區因輻合作用與
充足水氣的提供,發生持續性降雨。其中, 北部及東北部山區在地形舉升作用加強下, 雨量更為驚人,常有超大豪雨等級的劇烈 降雨。以 1987 年的琳恩颱風為例,北部和 東半部地區 72 小時總雨量大多在 600 毫米 以上,最大總雨量則發生在臺北市大屯山 區的竹子湖氣象站 (1,676.6 毫米 )。
                                            年 颱風名稱 共伴影響時間 降雨熱區
最大總雨量 最大總雨量 ( 毫米 ) 發生位置
1987
1998
2000
2010
2022
2022
琳恩 (LYNN)
瑞伯 (ZEB)
象神 (XANGSANE)
梅姬 (MEGI)
尼莎 (NESAT)
奈格 (NALGAE)
10/23~10/25
10/14 ~10/16
10/30~11/01
10/20~10/22
10/15~10/17
10/30~11/01
北部、東半部
北部、東半部
北部、東半部
東北部、東南部
北部、東北部
北部、東北部
1676.6
920.9
1022
1432.9
1245.5
1292.5
竹子湖
( 臺北市北投區 )
竹子湖
( 臺北市北投區 )
鞍部
( 臺北市北投區 )
蘇澳
( 宜蘭縣蘇澳鎮 )
竹子湖
( 臺北市北投區 )
西帽山
( 宜蘭縣南澳鄉 )
      ■歷史上經典的東北季風共伴颱風。
■ 2022 年 10 月 16 日 8 時,尼莎颱風紅外 線雲圖。
■ 2022 年 10 月 16 日 2 時之雷達回波圖,臺 灣東部有劇烈降雨發生。
  18
封面故事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