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2020臺灣極端氣候與天氣-事件回顧與分析
P. 49
降雨分析 在本次豪雨事件中,以 19 日及 21 至 22 日的 降雨最顯著,影響的天氣類型及降雨區域、 型態與機制亦有所不同,分階段說明如下。 第一階段的降雨是由梅雨鋒面上的劇烈對流 胞增強並移入陸地所造成,強降雨中心位於 0522豪雨 49 彰化縣與雲林縣沿岸地區,多個雨量站都測 量到豪雨等級的降雨。其中又以雲林縣臺西 鄉的雨勢最大,最大日雨量為 248 毫米,最 大時雨量則為 78.5 毫米。本階段以短延時的 降雨型態為主,因降雨來得又快又急,雲林 縣沿岸地區因地勢低窪而有多起積淹水災情。 ■ 0522 豪雨事件影響歷程 第二階段降雨自 21 日入夜後開始。當時梅 雨鋒面在臺灣中南部上空徘徊,臺灣西南方 的海面上則有中尺度對流複合體(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MCC)。因此臺灣海 峽上的對流發展旺盛,伴隨閃電的強回波不 斷隨西南氣流移入臺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 為沿岸地區帶來劇烈降雨。此外,強回波移進 山區後,受地形舉升影響再次增強,閃電發生 頻率亦明顯提高,屏東縣三地門鄉甚至出現 時雨量超過 90 毫 米的極端降雨。 在此階段,平 地降雨大多是 由海上的對流 胞移入所造成,為短延時降雨型態;山區則 在地形抬升效應的影響下,有持續性強回波 發展,屬長延時的降雨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