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2019年台灣極端氣候與天氣事件
P. 4
02 2019 年全球及臺灣氣候概述 ■ 全球年平均溫度距平年際變化,黑實線為 5 年滑動平均 ■ 1880-2019 年全球平均溫度距平排名 ■ 1880-2019 年全球平均溫度距平排名(資料來源: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繪製: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西北太平洋颱風季 1.2 1 0.8 0.6 0.4 0.2 0 -0.2 -0.4 -0.6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自 1880 年以來,除了 1998 年(超級聖嬰年的後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颱風生成頻率最高的海域,約佔全球總生成數量的 全臺都會區溫度概況 一年)外,最熱的前 10 名都發生在 2000 年後, 在全球偏暖的背景下,2019 年全臺都會區(以中 等,2019)。2019 年,共有 29 個颱風在此區域生成,多於長期(1958 至 2 2015 至 2019 年更占據前 5 名。這說明在全球暖 央氣象局臺北、臺中、臺南、恆春、花蓮及臺東氣 化的趨勢下,全球增溫的幅度較往年更為明顯。根 象站為代表測站)的年平均溫度為 24.9°C,創下新 氣候值,是颱風活動較活躍的年份。中央氣象局共針對 7 月的丹娜絲、8 月 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高,超過氣候平均(1981 至 2010 年平均溫度為 與白鹿及 9 月的米塔發布海上及陸上颱風警報,但僅利奇馬、白鹿與米塔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的統計資料, 23.9°C)達 0.95°C,是自 1910 年以來,最熱的一 臺灣,侵臺颱風也與氣候值(3.2 個)相近,8 月下旬的白鹿颱風更是近 2 2019 年全球年平均溫度(包含陸地與海洋)比氣 年。除 5 月偏涼外,其他月份都偏暖,尤其是 1 及 候值(20 世紀之平均值為 13.9°C)高 0.95°C,為 2 月,月平均溫度分別為 21.5 及 22.7°C,均超過 個中心登陸臺灣本島的颱風。 140 年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比最熱年(2016 年) 少了 0.04°C。其中各月份的平均溫度都是歷年同期 最暖的前 5 名,6 及 7 月更是創下同期最高溫新紀 錄(NOAA,2020)。 氣候值 2°C以上。冬季偏暖事件的氣象背景與衝擊, ■ 西北太平洋平均颱風個數統計(單位:個) 將於專欄中有詳細的說明與討論。 1.5 1.0 0.5 0.0 -0.5 -1.0 -1.5 -2.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3 2 1 0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1 1.7 1.1 4 0.8 0.6 0.9 0.4 0.2 0.6 0.6 -0.4 ■ 1911 至 2019 年全臺都會區年平均溫度 距平年際變化,黑實線為 5 年滑動平均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繪製: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28 ■ 2019 年全臺都會區逐月平均溫度距平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繪製: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2019 年全球及臺灣氣候概述 的 颱 年 溫度距平(°C) 溫度距平 (°C) 溫度距平 (°C)